深圳木雕回收13528413410中国自然型木雕 

概述:[中介]深圳木雕回收

刷新时间:
2024-05-07 20:43:22 点击50656次
联系电话:
信用:4.0  隐性收费:4.0
描述:4.0  产品质量:4.0
物流:4.0  服务态度:4.0
默认4分 我要打分
泉州,不仅以民营经济强盛发展闻名于国内外,而且是一座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1000多年前就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小城,令诸多文化精英为她增添历史文化光彩。他们站在文化的高峰,不但辉煌一世,并且开创了人类文明。一代一代的大师,以其巨大的成果,建造了民族的文化大厦。

  中国自然型木雕的领航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他的诸多身份也可以印证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福建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泉州市工艺美术公司研究所所长。卢思立还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工艺美术专家。

  把现代艺术理念融入到传统工艺美术中

  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曾经说过:“杰出的艺术家怀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最倾心的并非大理石,他选择用木头来表现他的心思,他的木雕即他的灵魂。

  站在卢思立的木雕艺术品面前,你会目瞪口呆,你会倾心赞叹。一根根、一块块木头,在他的雕塑刀下,活木生香。出自他手的那些木雕,把实形和虚形、纹理和形态融为一体,动静相宜、形神兼备,仿佛有了生机,仿佛有了话语,仿佛有了欲飞出躯壳的灵魂……

  卢思立的作品屡屡获奖。1979年,卢思立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拿出了他的作品黄杨木自然型木雕《钟馗》,一下子轰动了全国,荣获这届展览的一等奖。《美术》杂志等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钟馗》是卢思立木雕创作上的一次全新探索,他的“自然型木雕”理念就此破茧而出。“自然型木雕”在刀法上讲究因势利导,随形就像,将创作者的情绪、意念,缓缓倾注入原材料内,使它获得虚实互化的“魂”。

  1984年,卢思立的自然形龙眼木雕《悟》,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同年他的黄杨木雕《皆大欢喜》获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1988年自然型黄杨木雕《铁拐李》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同时,《好鸟》仿真彩木雕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一连串的艺术界国家级荣誉竟被他探囊取物般地夺得,令人为之瞠目。

  作品小叶樟木雕《道可道,非常道》是刻划道教宗师老子的。作品中的老子仰面朝天,飘然的胡须和宽大衣袍的皱折融为一体,俨然一尊根须发达、生命力强盛的老树。老子微笑的面孔和两只手掌接天,仿佛在讲述一个亘古不变的哲理。作品人物姿态造型奇特,你不得不钦佩作者的意师造化,艺洽自然。他创意中的变形与夸张是那样扣人心魄。

  在作品龙眼木自然型木雕《同根生》中,作者用一段木头,刻画了两个女子相偎亲昵的景象。戴斗笠的是海峡两岸的惠安女,与她身体融为一体的是台湾高山族女子,体现海峡人民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主题。

  作品黄杨木雕《杜甫》,雕像中的诗圣举头望天,面孔消瘦精癯,目光深邃而淡泊,骨子里透着一种睿智,倔强和刚毅,这副忧国忧民又文思跃动的造型,仿佛是艺术家卢思立在艺海波涛中淡定沉思。

  作品《虎》已不是传统画中的虎啸山谷,一只变形的虎不失威猛,跃跃欲发,但又透出虎在捕猎中的狡黠,玩乐中的嬉戏之态,让人忍俊不止。

  手工木雕在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泉州木雕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手工木雕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考验从业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同时,也挑战工匠的绘画和书法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如果没有这些天赋,很难在这一行有所作为。

  从小卢思立就钟情于寺庙里那些古老而精美的木雕。他游遍泉州,在大大小小的寺庙里欣赏观摩。耳濡目染,加上天赋异禀,在上小学时,其作品就连续三年远渡重洋,到东德、日本参展,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少年有成的卢思立在1958年就被保送到泉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艺术生涯。1965年,卢思立来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创作设计进修班学习。1979年,他又赴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创作设计班学习,接受美学理论和雕塑设计的系统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在业界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这些年来,卢思立的作品受到了同行、专家和大众的肯定,所获的荣誉和奖项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把艺术献给人民大众

  1998年他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的身份参与泉州丰泽商业广场的标志性城市雕塑设计。他根据市政府提出的“鲤鱼化龙”的命题领会泉州人在改革开放中重新崛起而成为闽南“金三角”的重要港口城市所焕发出来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构思和寻求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形式。他巧妙地将鲤鱼和龙的形象归纳组织在一个抽象几何球体之中,使之与广场上方块式弧形建筑取得既对比又协调的最佳效果,让广场上的人们从任何角度均能完整地观赏到“鲤鱼化龙”的生动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他充分发挥民间工艺对龙、云、水这些传统创作内容的优势,大胆采用镂空浮雕的传统手法,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给人一种鱼龙翻腾滚动之感。这一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设计方案得到泉州市政府和市民的充分肯定,如今已成为城市重要标志之一。其雕塑作品《鲤鱼化龙》及《李贽》同时被中国《雕塑》杂志作为封面发表。

  在泉州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明代中叶具有现代启蒙意义的思想家李贽是泉州历史文化的一个亮点。2004年,泉州市政府决定为这位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83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李贽在美丽的西湖公园竖立雕像。塑造这尊雕像的任务又一次交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

  雕像的诞生经历了一年多的艰苦创作过程。卢思立把雕塑的情态形象定位在“深沉思考的思想家”这一坐标上。雕像面向波光粼粼的西湖,以成片草坪作衬,整座雕像就凝固在沉思的刹那。卢思立以写实的手法,着力塑造李贽的脸部表情,那丰满的额头显示出李贽作为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的超凡智慧,微微紧抿的嘴唇透露着李贽艰难、饱经风霜的人生旅程和不顾个人安危、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深沉而敏锐的目光、深刻的额头纹、瘦削的面额、有力的下颏,使李贽睿智、倔强、刚正的性格活鲜地显现出来。那略俯的头部和沉思、下视的神情,双手交叉、一手握着书卷的形态,被富有装饰意味的直线衣纹强烈地烘托出来。这是一个突破。细腻的头部写实手法和粗线条形体衣褶大胆有机地结合,既突出了李贽刚毅的性格,又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引向耐人寻味的脸部形象。雕像采用一块5米多高的巨石整体雕凿而成,浑然一体的造型亦如一座历史丰碑,足见卢思立对这位近代历史上的大智者的创作构思及至形象、动态、性格、着装上的处理上颇下了一番苦心。为了实现案头艺术向广场环境雕塑艺术的转换,他对线条进行大胆创作,雕像总体一侧为垂直线,另一侧为斜线,给人静中寓动和跨越时空之感。瞻仰李贽雕像,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四品致士、近代思想启蒙大师虽屈死通州,如今“起死回生”返回自己的故乡,仍然在清源山下宁静而秀丽的西湖之畔沉思。这座雕像给泉州市增添了一个永久性的景观亮点。而卢思立,继那屹立在平原渠头的“香港回归纪念”雕像、福厦公路的“世纪和平”雕像、丰泽商业广场的“鲤鱼化龙”球雕,又一次以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李贽人物雕像完成了“越界”艺术的成功跨越。

  几十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利用巧妙的构思、精心的用料,将自然美、心灵美、艺术美融于一体,以神韵对具体表现形式做大而化之的渗透,将表现形式中的情趣和意境提炼出来,特别的刻画常常转化为不经意的流露。

  他雕刻的作品既保护了历史的东西,凝练出作品精髓,还在技艺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我根据木头原来的纹理以及天然的形体特征,甚至想象它原来跟大自然连接在一起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来用刀,这就是我首创的自然型木雕法。”卢思立时常会综合运用不同的材料,将雕刻技艺拓展到环境艺术方面,以夸张、寓意和注重整体的气势,来追求艺术写意。

  现代艺术理论增添了他的创新意识,他善于把一个庞大主题浓缩在一个别出心裁的造型上,把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雕塑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他把现代艺术的象征、变形、抽象、解构张力充分化入到传统技艺中,从而给作品和人物赋予了极高的艺术魅力。

[本信息来自于今日推荐网]